會展是城市經濟的制高點,在彰顯城市形象的同時,也為城市經濟服務,提升產業(yè)價值,提高文化素養(yǎng)。因而在制定中國城市會展業(yè)競爭力指數(shù)評價體系的過程中,組織方集中了來自各方的訴求,優(yōu)化提煉出城市宜商環(huán)境、國際展覽合作、會展教育和公共服務四大板塊,力求科學嚴謹,指導和推動城市會展業(yè)競爭能力再提升。
在二級指標的設定中,城市舉辦國際性會議數(shù)量成為一項重要的考量參數(shù)。2010年的“城市,讓生活更美好”,令上海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;杭州G20峰會,讓城市更靈動,以及APEC之于北京、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 之于廈門、全球財富論壇之于廣州等,一場國際性會議擦亮了城市的名片。當下,申辦國際大型會議正成為會展城市的新一輪博弈。而有關國際會議對城市的帶動性,學界與業(yè)界做出很多解讀,突出表現(xiàn)為:提高城市的知名度,吸引旅游;借助國際性會議的東風,加強城市市容市貌的建設,推進城市向現(xiàn)代化、國際化都市轉變;促進城市的產業(yè)轉型發(fā)展。
縱觀近年來幾場重大國際性會議在國內的舉辦,其背后的故事可謂五花八門。可以猜想的是,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,國際性重大會議都將成為中國會展城市努力“獵取”的目標。但值得關注的是,申辦國際性重大會議,與城市經營者的努力密不可分。此外“天意”抉擇及其舉辦國的體制、宗教和政治等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。